風險分級管控
1、風險點劃分原則:大小適中、便于分類、功能獨立、易于管理、范圍清晰。
2、危險源辨識的內容:
①人的不安全行為;
②物的不安全狀態;
③不良環境;
④管理缺陷。
3、危險事故類別: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傷害等。
4、危險源引發的后果:人身傷害、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停工、違法、影響商譽、工作環境破壞、環境污染等。
5、危險源識別方法:
(1)設備設施危險源辨識:①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②故障模型分析法(FMEA);③預先危險性分析法(PHA)。
(2)作業活動危險源辨識:作業危害分析法(JHA)。
(3)復雜工藝危險源辨識:①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②類比法;③事故樹分析法。
6、風險評價方法:
①風險矩陣分析法(LS);②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③風險成都分析法(MES);④危險指數分析法(RR)。
7、風險管控措施:
①工程技術;②安全管理;③人員培訓;④個體防護;⑤應急處置。
8、安全風險四色圖:
①紅色:重大風險;
②橙色:較大風險;
③黃色:一般風險;
④藍色:低風險。
9、安全風險告知卡內容:
①主要安全風險;②可能引發事故隱患類別;③事故后果;④管控措施;⑤應急措施;⑥報告方式等。
隱患排查治理
1、基礎管理類隱患:
①生產經營單位資質證照;②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及人員;③安全生產責任制;④安全生產管理制度;⑤教育培訓;⑥安全生產管理檔案;⑦安全生產投入;⑧應急管理;⑩職業衛生基礎管理;?相關方安全管理;?基礎管理其他方面。
2、生產現場類隱患:
①設備設施;②場所環境;③從業人員操作行為;④消防及應急設施;⑤供配電設施;⑥職業衛生防護設施;⑦輔助動力系統;⑧現場其他方面。
3、隱患排查方式:
①日常排查;②綜合性排查;③專業性排查;④季節性排查;⑤重點時段及節假日前排查;⑥事故類比排查;⑦復產復工前排查;⑧外聘專家診斷式排查等。
4、重大隱患治理方案:
①治理的目標和任務;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③經費和物資的落實;④負責治理的結構和人員;⑤治理的時限和要求;⑥防止整改期間發生事故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