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備程序介紹(四)配備程序
個體防護裝備的配備應按照相關流程執行,其中危害因素的辨識和評估、個體防護裝備的選擇是整個配備流程的關鍵環節。
1.危害因素的識別原則
(1)應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及專業知識,針對不同作業場所、生產工藝、作業環境的特點,識別可能的危害因素。
(2)應對生產經營活動中各因素,包括人員、設備設施、使用物料、工藝方法、環境條件、管理制
配備程序介紹
(四)配備程序
個體防護裝備的配備應按照相關流程執行,其中危害因素的辨識和評估、個體防護裝備的選擇是整個配備流程的關鍵環節。
1.危害因素的識別原則
(1)應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及專業知識,針對不同作業場所、生產工藝、作業環境的特點,識別可能的危害因素。
(2)應對生產經營活動中各因素,包括人員、設備設施、使用物料、工藝方法、環境條件、管理制度等進行系統分析,不僅應分析正常生產操作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還應分析技術、材料、工藝等發生變化、設備故障或失效、人員操作失誤等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危害因素。
2.辨識方法
(1)應采用現場調查、測量、查閱相關記錄、詢問與交流等方式對作業環境中的危害因素進行分析
(2)在識別危害因素時,應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正常工作狀態,@異常工作狀態,自人員作業活動,設備采購、貯存和輸送,以及設備設施的運行、維修和保養,6原輔材料、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6生產、施工工藝,0環境條件:(8管理制度;9其他輔助活動和意外情況。
3.危害評估
應依據國家法規、標準等由專業人員對所識別的角害因素進行評估,判斷是否超過職業接觸限值和實際的危害水平,結合危害因素存在的位置、危害方式、危害發生的時間、途徑及后果,確定需要防護的人群范圍,以及各類人員需要防護的部位和需要的防護水平
4.個體防護裝備的選擇
應根據辨識的作業場所危害因素和危害評估結果,結合個體防護裝備的防護部位、防護功能、適用范圍和防護裝備對作業環境和使用者的適合性,選擇合適的個體防護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