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火源,這一觸發燃燒與爆炸的“鑰匙”,其存在與否關系到生產環境的安全與否。在中級注安《其他安全》的備考中,深入了解點火源的種類、特性以及有效的控制方法,對于考生們來說至關重要。
第一篇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術
第二節 防火防爆技術
考點二:點火源及其控制(考頻 1 次)
工業生產過程中,存在多種引起火災和爆炸的點火源,例如,化工企業中常見的點火源有明火、化學反應熱、化工原料的分解自燃、熱輻射、高溫表面、摩擦和撞擊、絕熱壓縮、電氣設備及線路的過熱和火花、靜電放電、雷擊和日光照射等。消除點火源是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控制點火源對防止火災和爆炸事故的發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明火
明火是指敞開的火焰、火星和火花等,如生產過程中的加熱用火、維修焊接用火及其他火源是導致火災爆炸最常見的原因。
1.加熱用火的控制
加熱易燃物料時,要盡量避免采用明火設備,而宜采用熱水或其他介質間接加熱,如蒸汽或密閉電氣加熱等加熱設備,不得采用電爐、火爐、煤爐等直接加熱。
明火加熱設備的布置,應遠離可能泄漏易燃氣體或蒸氣的工藝設備和儲罐區,并應布置在其上風向或側風向。
對于有飛濺火花的加熱裝置,應布置在上述設備的側風向。
如果存在一個以上的明火設備,應將其集中于裝置的邊緣。
如必須采用明火,設備應密閉且附近不得存放可燃物質。
熬煉物料時,不得裝盛過滿,應留出一定的空間。
工作截止時,應及時清理,不得留下火種。
2.維修焊割用火的控制
焊接切割時,飛散的火花及金屬熔融碎粒滴的溫度高達 1500~2000℃,高空作業時飛散距離可達 20m。
在焊割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在輸送、盛裝易燃物料的設備、管道上,或在可燃可爆區域內動火時,應將系統和環境進行徹底的清洗或清理。如該系統與其他設備連通時,應將相連的管道拆下斷開或加堵金屬盲板隔絕,再進行清洗。然后用惰性氣體進行吹掃置換,氣體分析合格后方可動焊。
同時可燃氣體應符合:爆炸下限大于 4%(體積百分數)的可燃氣體或蒸氣,濃度應小于0.5%;爆炸下限小于4%的可燃氣體或蒸氣,濃度應小于0.2%的標準。
(2)動火現場應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將可燃物品清理干凈。在可能積存可燃氣體的管溝、電纜溝、深坑、下水道內及其附近,應用惰性氣體吹掃干凈,再用非燃體,如石棉板進行遮蓋。
(3)氣焊作業時,應將乙炔發生器放置在安全地點,以防回火爆炸傷人或將易燃物引燃。
(4)電桿線破殘應及時更換或修理,不得利用與易燃易爆生產設備有聯系的金屬構件作為電焊地線,以防止在電路接觸不良的地方產生高溫或電火花。
3.其他明火
存在火災和爆炸危險的場所,如廠房、倉庫、油庫等地,不得使用蠟燭、火柴或普通燈具照明;汽車、拖拉機一般不允許進入,如確需進入,其排氣管上應安裝火花熄滅器。
在有爆炸危險的車間和倉庫內,禁止吸煙和攜帶火柴、打火機等,為此,應在醒目的地方張貼警示標記以引起注意。
明火與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廠房和倉庫相鄰時,應保證足夠的安全距離,如化工廠內的火炬與甲、乙、丙生產裝置、油罐和隔油池應保持 100m 的防火間距。
備考之路雖充滿挑戰,但正是這些挑戰塑造了堅韌與專業的您。中科建安愿與您一同走過這段備考時光,見證您對點火源及其控制知識的深入掌握。愿您在考試中能夠識別并有效控制各類點火源,為生產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