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安考試僅剩下三個月時間,考生都在緊張的復習中,為了鞏固大家的復習成果,幫助考生備考,本文總結了《化工安全》關于危險化工工藝的相關內容,請考生查看:
第一節
危險化工工藝及安全技術
考點 1:光氣及光氣化工藝(教材 P45)
反應類型:放熱反應,重點監控單元:光氣化反應釜、光氣儲運單元
工藝危險特點:
(1)光氣為劇毒氣體,泄漏后易造成污染、中毒事故;
(2)反應介質具有燃爆危險性;
(3)副產物氯化氫具有腐蝕性,易造成設備和管線泄漏使人員發生中毒事故。
重點監控工藝參數:
一氧化碳、氯氣含水量;反應釜溫度、壓力;反應物質的配料比。
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
反應釜溫度、壓力報警聯鎖;自動氨或堿液噴淋裝置;光氣、氯氣、一氧化碳監測及超限報警;雙電源供電。
宜采用的控制方式
光氣及光氣化生產系統一旦出現異常現象或發生光氣及其劇毒產品泄漏事故時:
(1)切斷所有進出生產裝置的物料;
(2)冷卻降溫;(放熱)
(3)將發生事故設備內的劇毒物料導入事故槽內,開啟氨水、稀堿液噴淋,啟動通風排毒系統,將事故部位的有毒氣體排至處理系統。
考點 2:電解工藝(教材 P46)
反應類型:吸熱反應
重點監控單元:電解槽、氯氣儲運單元
典型工藝:氯化鈉(食鹽)水溶液電解生產氯氣、氫氧化鈉、氫氣。
工藝危險特點:
(1)電解食鹽水過程中產生的氫氣是極易燃燒的氣體,氯氣是氧化性很強的劇毒氣體, 兩種氣體混合極易發生爆炸;
(2)銨鹽超標,銨鹽和氯作用可生成氯化銨,濃氯化銨溶液與氯還可生成黃色油狀的三氯化氮。三氯化氮是一種爆炸性物質,與許多有機物接觸或加熱至 90℃以上以及被撞擊、摩擦等,即發生劇的分解而爆炸;
(3)電解溶液腐蝕性強;
(4)液氯的生產、儲存、包裝、輸送、運輸可能發生液
考點 3:氯化工藝(教材 P47)
反應類型:放熱反應
重點監控單元:氯化反應釜、氯氣儲運單元
工藝簡介:氯化是化合物的分子中引入氯原子的反應,包含氯化反應的工藝過程為氯化工藝,主要包括取代氯化、加成氯化、氧氯化等。
工藝危險特點:
(1)氯化反應是一個放熱過程,尤其在較高溫度下進行氯化,反應更為劇烈,速度快,放熱量較大;
(2)所用的原料大多具有燃爆危險性;
(3)常用的氯化劑氯氣本身為劇毒化學品,氧化性強,儲存壓力較高,多數氯化工藝采用液氯生產是先汽化再氯化,一旦泄漏危險性較大;
(4)氯氣中的雜質,三氯化氮積累后,容易引發爆炸危險;
(5)生成的氯化氫氣體遇水后腐蝕性強;
(6)氯化反應尾氣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宜采用的控制方式:
將氯化反應釜內溫度、壓力與釜內攪拌、氯化劑流量、氯化反應釜夾套冷卻水進水閥形成聯鎖關系,設立緊急停車系統。
考點 4:硝化工藝(教材 P48)
反應類型
放熱反應
重點監控單元
硝化反應釜、分離單元
工藝簡介
硝化是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反應,最常見的是取代反應。TNT
工藝危險特點
(1)反應速度快,放熱量大。尤其在硝化反應開始階段,停止攪拌或由于攪拌葉片脫落等造成攪拌失效是非常危險的,一旦攪拌再次開動,就會突然引發局部激烈反應,瞬間釋放大量的熱量,引起爆炸事故;
(1)電解食鹽水過程中產生的氫氣是極易燃燒的氣體,氯氣是氧化性很強的劇毒氣體,兩種氣體混合極易發生爆炸;
(2)銨鹽超標,銨鹽和氯作用可生成氯化銨,濃氯化銨溶液與氯還可生成黃色油狀的三氯化氮。三氯化氮是一種爆炸性物質,與許多有機物接觸或加熱至 90℃以上以及被撞擊、摩擦等,即發生劇烈的分解而爆炸;
(3)電解溶液腐蝕性強;
(4)液氯的生產、儲存、包裝、輸送、運輸可能發生液氯的泄漏。
(5)電解供電整流裝置與電解槽供電的報警和聯鎖
工藝危險特點:
(1)反應原料及產品具有燃爆危險性;
(2)反應氣相組成容易達到爆炸極限,具有閃爆危險;
(3)部分氧化劑具有燃爆危險性,如氯酸鉀,高錳酸鉀、鉻酸酐等都屬于氧化劑,如遇高溫或受撞擊、摩擦以及與有機物、酸類接觸,皆能引起火災爆炸;
(4)產物中易生成過氧化物,化學穩定性差,受高溫、摩擦或撞擊作用易分解、燃燒或爆炸。
重點監控工藝參數:
硝化反應釜內溫度、攪拌速率;硝化劑流量;冷卻水流量;硝化產物中雜質含量;精餾分離系統溫度。
宜采用的控制方式:
將硝化反應釜內溫度與釜內攪拌、硝化劑流量、硝化反應釜夾套冷卻水進水閥形成聯鎖關系,當硝化反應釜內溫度超標或攪拌系統發生故障,能自動報警并自動停止加料。分離系統溫度與加熱、冷卻形成聯鎖,溫度超標時,能停止加熱并緊急冷卻。硝化反應系統應設有泄爆管和緊急排放系統。
考點 5:合成氨工藝(教材 P50)
反應類型:放熱反應
重點監控單元:合成塔、壓縮機、氨儲存系統
工藝危險特點:
(1)高溫、高壓使可燃氣體爆炸極限擴寬,氣體物料一旦過氧(亦稱透氧),極易在設備和管道內發生爆炸;
(2)氣體壓縮機等轉動設備在高溫下運行會使潤滑油揮發裂解,在附近管道內造成積炭,可導致積炭燃燒或爆炸;
(3)高溫、高壓可加速設備金屬材料發生蠕變、改變金相組織,還會加劇氫氣、氮氣對鋼材的氫蝕及滲氮,加劇設備的疲勞腐蝕,使其機械強度減弱,引發物理爆炸;
(4)液氨大規模事故性泄漏會形成低溫云團引起大范圍人群中毒,遇明火還會發生空間爆炸。
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
合成氨裝置溫度、壓力報警和聯鎖;物料比例控制和聯鎖;壓縮機的溫度、入口分離器液位、壓力報警聯鎖。
宜采用的控制方式:
將合成氨裝置內溫度、壓力與物料流量、冷卻系統形成聯鎖關系;將壓縮機溫度、壓力、入口分離器液位與供電系統形成聯鎖關系;緊急停車系統。合成單元自動控制還需要設置以下幾個控制回路:
⑴氨分、冷交液位;⑵廢鍋液位;⑶循環量控制;⑷廢鍋蒸汽流量;⑸廢鍋蒸汽壓力。
考點 6:氧化工藝(教材 P57)
反應類型:放熱反應
重點監控單元:氧化反應釜
工藝危險特點:
(1)反應原料及產品具有燃爆危險性;
(2)反應氣相組成容易達到爆炸極限,具有閃爆危險;
(3)部分氧化劑具有燃爆危險性,如氯酸鉀,高錳酸鉀、鉻酸酐等都屬于氧化劑,如遇高溫或受撞擊、摩擦以及與有機物、酸類接觸,皆能引起火災爆炸;
(4)產物中易生成過氧化物,化學穩定性差,受高溫、摩擦或撞擊作用易分解、燃燒或爆炸。
重點監控工藝參數:
氧化反應釜內溫度和壓力;氧化反應釜內攪拌速率;氧化劑流量;反應物料的配比;氣相氧含量;過氧化物含量。
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
氣相氧含量監測、報警和聯鎖。
宜采用的控制方式:
將氧化反應釜內溫度和壓力與反應物的配比和流量、氧化反應釜夾套冷卻水進水閥、緊急冷卻系統形成聯鎖關系,設立緊急停車系統。
考點 7:過氧化工藝(教材 P59)
反應類型:吸熱反應或放熱反應
重點監控單元:過氧化反應釜
工藝危險特點
(1)過氧化物都含有過氧基,對熱、振動、沖擊或摩擦等都極為敏感,極易分解甚至爆炸;
(2)過氧化物與有機物、纖維接觸時易發生氧化、產生火災;
(3)反應氣相組成容易達到爆炸極限,具有燃爆危險。
宜采用的控制方式:
將過氧化反應釜內溫度與釜內攪拌電流、過氧化物流量、過氧化反應釜夾套冷卻水進水閥形成聯鎖關系,設置緊急停車系統。過氧化反應系統應設置泄爆管和安全泄放系統。
考點 8:新型煤化工工藝☆(教材 P65)
反應類型:放熱反應
重點監控單元:煤氣化爐、工藝原理、煤+水蒸氣、一氧化碳+氫氣;煤制甲烷氣(煤氣甲烷化);
工藝危險特點:
1.反應介質涉及一氧化碳、氫氣、甲烷、乙烯、丙烯等易燃氣體,具有燃爆危險性;
2.反應過程多為高溫、高壓過程,易發生工藝介質泄漏,引發火災、爆炸和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3.反應過程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
4.多數煤化工新工藝反應速度快,放熱量大,造成反應失控;
5.反應中間產物不穩定,易造成分解爆炸。
宜采用的控制方式
將進料流量、外取熱蒸汽流量、外取熱蒸汽包液位、H2/CO 比例與反應器進料系統設立聯鎖關系,一旦發生異常工況啟動聯鎖,緊急切斷所有進料,開啟事故蒸汽閥或氮氣閥,迅
速置換反應器內物料,并將反應器進行冷卻、降溫。
考點 9:電石生產工藝(教材 P67)
反應類型:吸熱反應
重點監控單元:電石爐
工藝原理:氧化鈣+碳、碳化鈣(電石)+一氧化碳、碳+水、氫氣
工藝危險特點:
1.電石爐工藝操作具有火災、爆炸、燒傷、中毒、觸電等危險性;
2.電石遇水會發生激烈反應,生成乙炔氣體,具有燃爆危險性;
3.電石的冷卻、破碎過程具有人身傷害、燙傷等危險性;
4.反應產物一氧化碳有毒,與空氣混合會引起燃燒和爆炸;
5.生產中漏糊造成電極軟斷時,會使爐氣出口溫度突然升高,爐內壓力突然增大,造成嚴重的爆炸事故。
宜采用的控制方式:
將爐氣(氧氣、一氧化碳、氫氣)壓力、凈化總閥與放散閥形成聯鎖關系;將爐氣組分氫、氧含量高與凈化系統形成聯鎖關系;將料倉超料位、氫含量與停爐形成聯鎖關系。
期望以上考點的總結,能夠幫助考生鞏固相關知識,提高備考效率。